为更好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合成生物学在双碳领域的创新,实现中德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在国家低碳日来临之际,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微构工场和恩格拜公司在北京中德产业园中德大厦正式宣布进行战略合作。
图 | 签约仪式现场
当天,微构工场联合创始人吴赴清、恩格拜总经理吴春旭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顺义区政协委员、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巍、副秘书长赵丽丽,启迪中德产业园运营公司执行总经理刘红,以及微构工场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陈国强教授、恩格拜生物董事长李明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建设绿色产业链
微构工场和恩格拜作为北京中德产业园新落地的代表性企业,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倡导推动中德两国在“双碳”领域的深入合作,通过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联合开展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共同在产业园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图 | 顺义区政协委员、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巍致辞
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巍表示,协会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服务会员、服务政府、服务北京中德产业园”的工作宗旨,深挖会员单位在智能制造领域优势资源,为北京中德产业园发展建言献策。微构工场和恩格拜作为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优质会员企业代表,也是协会重点关注服务的企业,协会将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间桥梁纽带作用,全力协助两家企业发挥科研优势,助力企业“双碳”建设,为两家企业的发展精准护航。
图 | 启迪中德产业园运营公司执行总经理刘红
此次战略合作,对于双碳领域,有着众多减碳创新——废水处理产生的活性污泥可作为生产原料、废水处理脱氮、废水重复利用实现零排放等,甚至废水最终可以用于养殖(鱼)产业,实现工业生产与自然循环的完美结合。
图 | 微构工场联合创始人吴赴清发言
微构工场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主要产品PHA具有碳减排的天然属性,制造过程全生物流程,产品使用以后不需要堆肥处理,可在自然环境下快速降解;以微生物工程技术见长的恩格拜团队,是以开发应用生化反应器为技术核心,专注于低能耗和碳循环方案。据报道,本次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就采用了恩格拜公司的生态循环处理系统。
图 | 恩格拜董事长李明发言
可以说,本次合作是建设绿色产业链的一次突破——双方作为北京中德产业园企业,将立足北京、放眼世界,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促进各个工业生产环节的绿色发展,实现与自然、与社会各相关群体的良性互动,达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统一,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细胞工厂革新设计 传统污染物“变废为宝”
碳源是生物制造的必备原料,常用碳源包括玉米来源的葡萄糖,生物油脂等。
这也是限制生物制造的因素之一。人们曾经设想,是否可以利用废弃物资源代替传统碳源,“变废为宝”?但难点在于,废弃有机质的综合利用并不容易,除了碳源,还有大量蛋白和磷,如果处理和处置不恰当,氮和磷会变成自然的污染物,反而得不偿失。
但在微构工场和恩格拜的努力下,这成为了现实——微构工场将通过细胞工厂的重新设计,搭建高效利用综合有机质的新菌株,利用恩格拜团队的废弃有机质的综合处理方案,双方将共同把有机质碳源转化为PHA材料,如此氮源转化为了高端蛋白,磷源则回收成肥料,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生态循环系统,解决了废水处理中的传统难题,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生物制造方案。
“PHA缓释碳源”产品 预将创新应用于长江保护
此外在水处理系统中,碳源的精确投加和控制是前提条件。
恩格拜的SST生化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污水,能够达到地表水三类水的水平,但合适的碳源一直是一个限制因素。微构工场则是嗜盐菌用于PHA生产的行业鼻祖,拥有全球最广泛的PHA知识产权授权,相关授权链条完备,能够完全独立地生产全球种类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性能各异的PHA材料,PHA在自然环境下的降解过程也是碳源缓慢释放的过程,是缓释碳源的理想材料。
图 | 签约仪式现场
利用微构工场改性后不同降解时间的PHA粒料,恩格拜实验室进行了多种生物膜测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来双方将PHA材料用于地表水三类、四类水的控制方面,还有微污染水源的控制,该创新合作成果,预计将应用在雄安建设、长江大保护等方面。
这一成果将面向整个水污染处理产业,双方会将“PHA缓释碳源”产品开发成为水处理产品工艺包,让整个产业收益合成生物学技术,成为水污染处理行业的标杆性解决方案。
此外,双方还将持续联合研发,进一步将成果推向农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图 | 微构工场创始人陈国强教授
陈国强教授指出,此次合作不仅是两家企业在合成生物学与双碳中心建设、环境治理、绿色发展领域的一次重磅创新,代表着清华大学相关产业技术与先进的德国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相信将为世界创造美好绿色未来。
李明博士表示,在和陈教授带领的微构团队接触过程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不仅能够发挥我们特长,为客户提供环保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接触过程中,得到很多启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比如,我们擅长的传统微生物工程应用中,PHA材料和极端微生物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创新型应用,我们希望继续深入合作下去,碰撞出更多火花。
据了解,微构工场始终致力于合成生物新技术创新和生物产品绿色制造。利用陈国强教授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体系,微构工场的嗜盐菌底盘细胞,在团队于2003年在新疆发现嗜盐菌后,2015-2021年完成了5吨,2021年-2022年完成了200吨发酵罐多次多种PHA的生产。微构工场持续专注菌株研发,尤其是2018年之后菌株已连续迭代20次,利用全新的代谢路径可生产PHB、P34HB、P34HBHV、PHBHHx、PHB5HV、P3HP3HB等多种材料。此外,微构工场在关键领域布局核心发明专利36项,产品管线全面覆盖上述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以及戊二胺、四氢嘧啶、肌醇、氨基酸、3-羟基丙酸等产品管线。
未来,微构工场将和更多伙伴一起,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生物经济飞跃发展贡献力量。
图 | 恩格拜创始人维克·恩格拜(Wilke Engelbart)博士
恩格拜公司在创始人维克·恩格拜(Wilke Engelbart)博士的带领下,国内具有成熟的研发、工程实施和运营团队,在水处理领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有较多业绩,技术工艺具有世界领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