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德中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会!
新闻资讯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中欧投资协定对双方民众而言都是互利共赢

2021-01-12来源:国际在线点击:1951

2020年12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法国以及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近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布鲁塞尔就有关该协定的相关问题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以下为专访内容:


记者:张明大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想请问您如何评价这份协定的重要意义?


张明:中欧投资协定是中欧双方在经贸领域达成一项重要成果。作为中国驻欧盟大使,我为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感到高兴和鼓舞,也愿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中欧经贸合作的听众朋友们表示感谢。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与欧方领导人的视频会晤中所指出的,中欧投资协定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为优化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从全球大的经贸格局看,中欧投资协定是当今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之间达成的第一个高水平投资协定,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带动效应。协定既惠及中欧双方,也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这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继续抬头,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中欧投资协定对标的是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的是我国的制度型开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不少欧洲朋友也问我,中国是不是要关起门来一门心思搞“内循环”了?我想,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充分证明了我国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政府深化改革开放的承诺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记者:作为中国驻欧盟大使,您认为这份协定谈判中的最大难点是什么?在哪个环节的谈判攻关最让您印象深刻?


张明:事非经过不知难。从2013年开启谈判到2020年底宣布谈判完成,双方相关部门组成谈判团队,历时七年,历经三十五轮谈判。可以想象,双方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要说其中最大的难点,我想还是中欧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各异,双方的主张、需求、关切自然也不尽相同。我曾和欧盟同事开玩笑说,欧洲国家发展水平相当,你们与英国之间的“脱欧”谈判尚且如此曲折,那么中欧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能够如期达成这样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确实更不容易。


最近,我抽时间细细回顾了一下七年来的谈判历程,有一点突出感受。谈判每次克服困难,取得重大进展的节点,均是中欧领导人就中欧关系进行战略擘画的关键时刻。谈判进行的这几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欧领导人始终以远见卓识聚焦中欧合作大格局,牢牢把握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大方向。过去一年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欧双方领导人密集开展视频会晤、通话交流,就如期达成协定形成高度共识,给予了有力政治推动。一年中,习近平主席七次公开谈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是在中欧领导人的持续高度关注和政治指引下,双方谈判团队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通过视频方式保持着紧密沟通,加班加点、快马加鞭,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十轮正式谈判,最终如期在2020年内实现圆满收官。我也愿借此机会,向我们的谈判团队表示敬意和祝贺。


记者:对于中欧的投资者来说,这份协议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张明:中欧是拥有超过20亿人口,33万亿美元GDP的庞大经济体。双方互为对方主要贸易伙伴,也应该成为主要投资伙伴,但中欧之间的资本流动规模还比较小,欧盟对华投资只占中国吸引外资约5%,中国对欧投资仅占欧盟吸引外资总量的3.4%。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改变中欧投资流量及存量与中欧庞大贸易规模不相称的局面,更加充分保障双方企业在对方市场的投资权益。从协定内容上看,协定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将进一步消除中欧双向投资壁垒,对优化整合欧亚大陆生产链、价值链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以市场准入为例,我国将首次对包括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作出承诺,欧方也作出高水平市场准入承诺。双方还决定,在绝大多数行业不对高管、本地研发等设限,并全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我相信,中欧之间的商品、技术、服务、资本、人员流动和贸易投资联系都将因为这一协定而获得全新的制度性红利。


记者:作为普通中国老百姓来说,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这份协定究竟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影响,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欧洲投资进入到国内新开放的行业。请谈谈您的看法?


张明:中欧投资协定虽然名为“投资”协定,实际上也将广泛惠及咱们国内的老百姓。我相信在协定签署后,更多的欧盟企业将会选择扎根中国、扩大对中国的投资,从而带动欧盟优质产品、服务“本地化”,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根据协定,中国将对欧盟开放包括新能源汽车、民营医疗、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市场准入。随着中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合作与竞争,一定能够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结构提质升级,创造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为咱们的消费者和老百姓提供更多选择。提升合作与竞争,其中蕴含着机会和挑战,危中见机,化危为机,这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的智慧,相信也希望我们的企业界富有这一智慧,做好了准备,赢得挑战,创造机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同时,我要指出的是,这个协定不是“单行线”,而是“双行道”,也是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对双方民众而言,都是互利共赢的。


记者:但是,我们注意到欧洲一些声音认为,该协定不利于欧美在对华问题上形成统一立场,将影响跨大西洋合作,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无疑是中国的胜利。张大使您对此有何评论?


张明:确实,在欧洲和美国有一些人持这种看法。对于这种看法,我们可以回顾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过程。早在七年前,双方就决定启动协定谈判。2019年4月的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决定在2020年完成协定谈判,并在多个场合重申这一承诺。因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时间是由谈判进程决定的,同外部因素并无关联。中欧是全面战略伙伴,中欧关系具有独立的价值。中欧关系的发展自有其内在驱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之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如期达成协议,这充分彰显了自由贸易和互利合作的强大魅力。


从本质上说,中欧双向投资是互利共赢的,中欧过去四十余年合作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仅有利于中欧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符合各方利益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代表着历史的正确发展方向。中国有句话叫“在商言商”。中欧投资协定是中欧之间的双边经贸协议,不针对也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解读为地缘政治工具是不合适的。我们的大门始终向世界各国敞开,我们愿同所有各方发展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记者:在岁末年初,您如何评价202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对今后一段时间中欧关系发展有何展望?


张明:2020年适逢中欧建交45周年。习近平主席与欧盟机构领导人三次举行视频会晤,中欧双方还成功举行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共同建立了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携手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在全球贸易持续萎靡的趋势下,中欧贸易逆势增长,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除了刚才提到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我们还正式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为中欧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中欧还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成功举行中欧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五次会议。在全球治理和地区热点问题上,2020年,中欧双方牢牢把握多边主义的方向盘,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我们还共同维护伊朗核协议,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对非洲的三方合作,为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2021年,中国 “十四五”规划开局,欧盟也将启动实施经济复苏计划,中欧关系面临重要机遇。双方应努力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后续工作,共同维护开放贸易和投资环境,维护多边主义;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实现疫苗全球公平分配,促进经济复苏;加强绿色、数字等领域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为双方人民的福祉、全球和平与繁荣贡献中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