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德中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会!
新闻资讯

聚焦两会制造业|听听人大代表怎么说,看看政协委员怎么谈

2021-03-09来源:协会秘书处点击:3686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发言中表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


进一步统一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证明制造业对大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应该说,近年来各方面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全社会对加快发展制造业并未完全形成共识,忽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用服务业代替制造业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等观点和看法还有一定的市场,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必须深刻吸取历史教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强调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保护我国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保护好几十年来攒下的家底。


加快健全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比如,企业公平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一些隐性的市场准入限制依然存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不完善,能源、土地、环保等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企业税费负担依然较重,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必须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健全完善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与活力。


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还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创新资源配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学配置科技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加快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新路子,强化科技、产业等部门协同。


加快建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充实,但新兴产业领域、跨学科前沿领域人才缺口大,创新型、高技能等高素质人才占比明显偏低,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约,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深入实施教育“强基计划”,培养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要贯通“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成长通道和发展路径,让从业人员有出路、有奔头。要高度重视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把握难得的机遇和时间窗口,吸引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和华人科学家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要发挥工业互联网在数字经济“下半场”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聚焦战略性产业,强化领军企业技术优势。聚焦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技术深度高、产业链长的战略性产业,抓住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变革趋势,加强创新资源投入,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产品研制,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局面。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强化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二是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夯实我国产业链数字化基础。加快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急需标准,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引导企业持续提升数字化水平。加快制定工业设备连接、工业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实现设备、数据的兼容连接。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提升产业链运行监测水平,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治理能力。


三是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攀升。面向各地产业集群建设区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需求侧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适当政策工具,引导集群企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上云上平台,带动国家整个生产体系和产业链整体向更高端升级,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面向自贸区等园区,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运用信息技术发展跨境贸易、服务贸易,创造新产品、新需求,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拓展延伸,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和跃迁,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在今年两会上建议,用工业思维做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作为来自工业制造企业的委员,詹纯新表示,工业制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是实现工业强国的关键。


一是专注。工业属性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根本在于发展工业,打造工业产品。但目前,工业互联网还被普遍认为是处于风口的相对独立的行业,追求流量和跨行业全覆盖,有消费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倾向。


二是专业。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与制造工艺、产线设计、企业管理结合不紧。如何加快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互联、5G、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应用于产品和产线之中,是当前发展工业互联网亟待突破的专业瓶颈。


三是专家。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工业企业,领先的互联网生态。但互联网科技人才多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少有既懂互联网又懂工业制造、工艺和产品的专家人才。目前,除了少数制造龙头企业针对业务场景进行专门的投入和“原生”的人才培育、研究外,很多企业只能以“嫁接”的方式利用互联网企业的通用平台,在工业互联方面的专家人才缺乏。


结合多年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詹纯新认为,工业互联要强化“专注、专业、专家”的工业思维,基于工业制造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去运用互联技术,从底层往上,从产业端做起,从产品做起,从车间做起,以新技术叠加工业思维,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詹纯新建议,发展工业互联网要强化工业思维,要注重从具备工业底蕴的工业企业中培育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建议中表示,推进碳中和是科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体现。他认为,推动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意义不仅在于科技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我国低碳技术转型,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联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低碳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和产业互联网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面临着政策、技术等多重挑战。对此,马化腾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包括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完善绿电采购途径,鼓励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碳中和市场化;加快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能效“碳中和数据中心”;出台科技企业碳中和指导意见,鼓励科技企业设立碳中和承诺和目标等。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交5份提案,内容涉及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智慧养老进社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等。


关于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上,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支持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满足老百姓的美好出行需求,早日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的目标。


具体建议包括: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为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开辟合法化路径;建立由各级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推进机制;加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构建低碳、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等。


今年1月,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3月,百度旗下“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百度官方解释称,“集度”的品牌释义为“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


除了在自动驾驶商用领域建言外,李彦宏还在加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加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建设、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方面提出建议。其中在未成年网络权益保护方面,他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加快建立统一标准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让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保护网”更牢固。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围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大方向,提出三份建议: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加快推进县域医防数字化建设。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雷军建议,营造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引导龙头企业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组建创新联合体,夯实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的基础研发能力;持续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力争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通过引进来、培养好、促转型等方式,加速填补智能制造人才缺口。


关于运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雷军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加强数字化赋能县域医防融合发展,雷军建议,推动县域医防数据互联共享,争取实现全覆盖;鼓励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加强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强化县域医疗信息化投入及人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今年两会提到除了调整个税起征点至1万元的提案引发广泛讨论之外,董明珠加强自主创新的目标依然不改。


加强自主创新。董明珠表示,要建议国家“建立新技术新产品国家标准的专项快速通道,让企业发展得更快”。她以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光伏储直驱变频空调系统举例,该系统是集合了发电、用电、储电、管电等功能的一体化创新产品,解决了光伏直流电的直接利用、直接并网、储能直流对接、供需联动等多能互补供电的技术难题,大幅提升光伏电的利用效率,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与这款“未来产品”配套的行业标准,从申报立项至今已经5年,目前仍未发布。


推广中国标准。董明珠另一项建议是关于中国标准、中国认证的推广。她提到,“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中,我们的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有了中国自己的标准,但是在很多项目采购时,依然强调用美国的标准,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她期望政府要对创新型的企业给支持,具体体现在打造“公平的市场”。一是在政府采购和政府参与的各类建设工程中,杜绝指定外资品牌的现象;二是在国内市场推行中国标准、中国认证,同时在国外市场同步推行中国标准认证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提交关于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规划、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提案。王小川在提案中指出,中国社会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应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长期挑战。


他建议,不仅做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还要在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全面和平衡。尊重市场规律,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扶持与综合监管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通过监管底线问题保安全。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扶持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有益应用,通过信息化缓解医疗、教育等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的问题。聚合社会力量,形成产业内外协同。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的作用,展开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调研、体验反馈和技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