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年底被任命为LG新能源第二任CEO的Kwon Young-soo(权暎寿),已前往美国,将与特斯拉的高管会面,商讨动力电池合作事宜。讨论内容将涵盖智能工厂、下一代圆柱电池,以及镍、锂等原材料的采购问题。
报道中提到,LG新能源正在推进他们的智能工厂项目,采用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动力电池产能将得到明显提高。而特斯拉对该智能工厂很感兴趣,并将此作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关于下一代圆柱电池,外媒在报道中提到,特斯拉与LG新能源正在研发4680电池,后者也准备在他们位于韩国梧昌的工厂建设一条试验生产线。而在这一次的高管会晤中,两家公司可能探讨LG新能源在何地生产4680电池,也会探讨何时开始生产,以供应特斯拉。
此外,据报道,关于至关重要的电池原材料,特斯拉方面可能告知LG新能源,采用特斯拉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已确定了多条锂及镍供应渠道,但外媒在报道中也提到,采用特斯拉的渠道,将影响LG新能源的利润,因为他们将无法使用自己的供应渠道。如若报道属实,或者最后的结果是
可以看到,特斯拉作为大客户,面向供应商的合作内容及细节要求正呈现更加严苛、“霸道”的趋势。
或将签订新的合作合同
虽然能看出特斯拉对于动力电池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多,但商讨合作事宜的背后是即将有可能签订的新的合作合同。
毕竟在韩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于四月举办的NGBS 2022(下一代电池研讨会)上,该机构执行副总裁James Oh早已透露,公司近期与韩国电池企业举行了一次会议,当前全球汽车制造商更加青睐方形电池,因此正在敦促韩国电池合作伙伴,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向方形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中,以取代当前的软包电池。
当然,技术路线的改变是在韩国电池企业与车企就2024-2025年新一轮订单进行谈判的前提下。
据此推测,LG新能源与特斯拉商讨的合作很有可能是2024-2025年的新一轮订单。不过LG新能源目前还是以软包路线为主,此次外媒报道中没有提到关于技术路线的谈判,有待后续曝光的合作细节揭晓。
特斯拉傲气的“资本”
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头雁,特斯拉可谓是相当“精明”,利用电池企业形成互相博弈的局面,轻松实现降本、稳定供应链等目的。而随着销量、规划、目标的不断提升,未来特斯拉傲气的资本将更加丰厚,届时有求必应的就不只是电池企业了。
现在,就已经有亚洲多国纷纷拉拢特斯拉去当地建厂的“盛况”出现了。
5月14日,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会见了特斯拉 CEO 马斯克,双方探讨了关于特斯拉在印尼的投资或技术合作事宜。
在印尼总统之前,马来西亚总理伊斯梅尔?萨布里上周表示,他已亲自邀请特斯拉在马来西亚投资汽车生产。
去年3月,印度公路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加德卡里就曾喊话特斯拉,称印度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和激励措施,以确保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无论你们(特斯拉)想要什么支持,我们的政府都会有求必应”。
马斯克说过特斯拉会考虑在亚洲建设第二座超级工厂,工厂选址结果会在今年公布。本月初传得沸沸扬扬的亚洲第二座超级工厂再次落户上海,最后被特斯拉澄清是上海工厂扩产。也就是说特斯拉亚洲第二座超级工厂选址仍然未定。
有一位汽车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去印尼建厂的可能性最高,因为其多个电池供应商已在印尼砸下重金。
宁德时代4月15日宣布,将在印尼投资380亿元人民币建设包括镍矿开采、电池生产和电池回收在内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
4月18日,以LG为首的组成的“K电池联盟”(包括LG新能源、LG化学、LX国际公司、浦项控股公司等)宣布,已经与印度尼西亚国有企业签署了初步协议,将在印尼建设一个价值约90亿美元(约573.5亿元人民币)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此外,维科网锂电注意到,今年1月17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已经向印度尼西亚提出了一项投资计划,该计划的重点不只是购买原材料的简单愿望,因为特斯拉真正的目的是要在印尼建立一套30英亩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同时在中爪哇省巴塘(BATANG)的综合工业区建立特斯拉电池工厂。
综合来看,特斯拉选择印尼建设亚洲第二座超级工厂的可能性确实最高,不过以马斯克天马行空的行事风格,谁又能说得准呢。
总结
从亚洲多国政府对引进特斯拉的态度来看,都在说明特斯拉是一个香饽饽。事实也颇有此种意味,包括电池厂商、材料厂商等都“渴望”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2021年特斯拉全年销量为93.62万辆;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31.01万辆,同比增68%,约占2021全年的三分之一。
面向未来,特斯拉前无古人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考虑到当下特斯拉全球的生产状况,建设更多的超级工厂、增加车型类别,同时确保产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离目标更进一步。
可想而知,特斯拉庞大的目标规划,自然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更加强劲。而特斯拉又很是看重话语权,不妨借此发散一下思维,未来特斯拉与电池厂商之间的合作规则会怎么变化,特斯拉自产电池的比重会是多少,是否会增加新的供应商·······